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台电脑,一位调解员,即可解决一起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9月27日,重庆市“道交事故网上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在巴南区正式启动,现场展示了更便捷、更透明、更有效的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新模式。

年5月,唐某驾驶小型客车,与行人李某发生碰撞,李某当场昏迷不醒,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在调委会多次调解下,当事人双方、人保公司在“道交事故网上一体化平台”上达成协议。但由于事故重大,当事人唐某有些疑惑,“我赔了这么多钱,万一家属反悔我咋办呢?”,死者李某家属也表示:“协议倒是达成了,万一车方不付钱,我又去找谁呢?”

面对双方的担心和困惑,调解员向世华建议可以申请司法确认,双方表示同意。

在收到申请司法确认信息后,巴南区法院不到5分钟就下达了司法裁定书,保险公司随即进行了赔付。当事人激动地表示:“以前听人说要等几个月的事,现在这么快就给解决了,真是方便!”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车辆的迅猛增加,交通事故纠纷也逐年攀升。然而这类案件处置手续相当繁琐,当事人往往会为了一份材料来回奔波于交警、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和人民法院等部门间,不少当事人也会为了理赔金额而争执不下。

“因此,妥善处理好交通事故案件,让案件的处置过程更加便民利民、处置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成为法院及有关部门的共同愿景。”巴南区法院副院长刘秀荣这样介绍。

据介绍,按照最高法院工作部署,市高院充分借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法院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模式,试点推行符合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智能审判系统,通过“互联网+”与公安交警、高速执法、人民调解、保险公司以及鉴定机构等多家单位实现数据共享,统一赔偿标准,让“网上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高效便捷地处置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纠纷。

年8月16日,在巴南区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巴南区法院的共同努力下,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一体化平台顺利处置了首例交通事故纠纷,当事人30分钟内便拿到了理赔款。

“这得益于‘道交事故一体化处置’过程中调解前置原则”,巴南区综治办张斌主任告诉记者,“试运行一个月以来,累计进入保险行业前置调解案件60件,调解成功51件,调解成功率达84.3%。在线司法确认42起案件,近64.58%道交事故纠纷在诉前得以成功化解。运用‘一键理赔’功能赔付案件38件次,理赔金额达万元。”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在人保巴南调解室,经法院司法确认并成功理赔结案的案件就有17起,其中从调解完成到司法确认处理最快的案件仅用1小时26分钟,而从司法确认到获得赔偿,最快的案件不超过30分钟,涉及保险赔偿金额最大的案件金额达到26.7万元,案情复杂涉及当事人最多的案件达到4人。

“‘道交事故一体化处置’不仅能提升人民调解的公信力,也能从本质上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它是司法便民、利民的重大举措,更是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一次新尝试。”市高院民一庭庭长彭贵告诉记者。

彭贵介绍,下一阶段,市高院将推动组建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的全流程数据库,在全市法院推行这一“道交一体化处置”模式。

“道交一体化处置”平台网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shizx.com/cqzx/157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