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0日下午,由复旦青年同学会举办的成长篇系列活动之——复旦悦读会第80期在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圆满进行。本期悦读会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宗教学博士后王启元,现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虹口区档案馆副馆长(挂职)。王老师主要从事明清宗教史、上海地方史研究。本期活动他为大家分享他的作品《保釐云间》。首先,王老师介绍了吴淞江历史与“沪北”城市空间额渊源。历史上的松江府上海县,与北部苏州府辖嘉定县及之后的宝山县,隔吴淞江相望;吴淞江也就是苏松二府的界河。但历史上的吴淞江并非完全是大家熟知的“苏州河”;其下游故道北缘,为今天虬江路-虹口港一线。界河以南,在明清上海县浦西,实际上由被历代疏浚的苏州河,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上海”的空间从最初夹在两水之间,到近代开始逐渐北扩,直至今天形成虹口、杨浦、静安(老闸北)等多个行政区划,曾一度在上海本地文化中被冠以“下只角”,而与苏河以南老租界区等形成某种对比。接着,王老师详细展开了对历史上“北上海”区域的近代发展的讲述。“北上海”的区域曾经是上海最早近代化发展的地方之一,是与外滩沿岸一同被开发的租界地带,更是远早于人民广场(跑马厅)以西区域。这里曾有全国最早的铁路,又是中国最早用上路灯、自来水的地方,同时还是上海最大的远洋码头聚集地。这里有中国最早的西式学堂、医院、现代出版机构,培养出数以万计的近现代名流。同时这里也是最早国际化的社区,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的精英,早年都聚集于此。从这里也走出了一代中国本土精英代表,如美国圣公会“华人三杰”:黄光彩、颜永京、吴虹玉,监理会宋嘉澍及其宋氏家族等等,而寓居于此处的鲁迅、丁玲、张元济等等更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多次民主革命的现场同样选择在了“北上海”,上海总工会便长期设在这里;作为中国革命领袖之一的周恩来同志更是长期在“北上海”指导工作。但是,再美的芳华也有落幕的时候,“北上海”破坏于两次淞沪战争,衰落于计划经济时代,至今仍于城市发展的步伐中蹒跚彳亍。更让人感到可惜的,是这片土地逐渐失去关于往昔的自信与繁华。王老师表示本期讲座无意亦无力于“北上海”城市面貌与经济指数有所提振,只愿带领听众校友们回顾那些或许不曾闻听的“北上海芳华”。分享会结束后,进入了互动问答环节。王老师一一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并预告了自己参与共同主编、即将出版的《关于虹口的记忆》丛书。感谢张教授的精彩分享,校友们都受益匪浅。至此本次分享会圆满结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回看视频! 文章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秘书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shizx.com/cqzx/139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