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设期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今(3)日,慢新闻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中国战略重庆实践开局良好。 具体表现为:从年到年底,我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70岁提高到77.85岁;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年的8.71%提高到年的20.82%;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持续增长,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2.47万人,比年(16.68万人)增长34.71%等。到年底,我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全面建立,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市卫生健康委对全面深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系统部署,将科学编制好重庆市年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人均寿命提高1岁多 未来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将较大提高 据悉,截至年12月31日,“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发展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15项,共26项指标中,婴儿死亡率等8项约束性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10项预期性指标均提前实现规划目标。医院平均住院日外,其余指标预期能够实现规划目标。 就群众健康状况而言,从年到年底,我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70岁提高到77.85岁,也就是说4年提高了1岁多。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5.30/10万、5.34‰、7.85‰降至10.70/10万、3.37‰、4.82‰,主要健康指标居于西部前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了解到,按照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总体目标,到年,我市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居于西部领先、全国前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包含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等15个专项行动正有序推进中。 ▲医院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持续增长 市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处处长王世纯介绍,“十三五”期间,围绕分级诊疗、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大制度建设,重庆出台一系列相关指导意见及其配套政策文件,初步实现了搭建医改“四梁八柱”的阶段性目标。 截至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19.96万张,比年增长27.78%;卫生人员28.8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47万人,比年增长34.71%,执业(助理)医师数8.33万人,比年增长36.33%;注册护士数10.32万人,比年增长47.57%;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6.39、2.67、3.30。 医院布局扩大到21个区县、增至36个。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突破万平方米,实现每个区医院,医院36家、医院45家、医院25家、医院17家,全市“一街一中心、一镇(乡)一院、一村一室”的标准化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 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明显 重点任务推进有序,改革举措落实有力的结果是能用数据说话的。 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至20.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而这个数字在年,是8.71%。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以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健康中国巴渝行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为抓手,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通过遴选建立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筹建市级健康科普资源库,打造权威健康科普电视栏目,加强与机场媒体、电视频道、移动车视、公交站牌、轨道交通、汽车站及各大楼宇主流宣传阵地合作,初步建立全媒体健康知识传播机制。 据悉,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到年和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而目前,重庆已成功创建8个全国健康促进区县,累计建成健康社区个、健康村个、健康促进学校所、医院家、健康促进机关家、健康促进企业55家、健康家庭19.7万户。 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加速提升 就个人环境而言,这些改革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同时,针对社会医疗大环境,重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专项正加速启动。 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方面,重庆正加快实施《重庆市疾控能力及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年)》,启动在巴南区、万州区、永川区、黔江区建医院、三峡医院、医院、武医院等4医院。 王世纯介绍,4所医院规划总床位数张,其中固定床位张,应急床位张。建成后,医疗救治应急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 此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重庆正推进委、市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已获批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西南区域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重医附一院已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功能性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我们还将提升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医院、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据王世纯透露,我市将加强中医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和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推进市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建设。 “十四五”: 15个专项行动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