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乎洛南发展的千载难逢机遇,洛南可以抓住机遇吗?

昨天(5月6日)的《新闻联播》播出一个重磅消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发布。其核心是国家未来要重点发展一批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城!同时要严控一些人口外流的县城盲目建设,减小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这个重磅消息对全国多个县城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对全国的县城将要进行一次大洗牌,那些条件好的县其县城要大发展,人口流失的县其县城建设要上紧“紧箍咒”,不然政府举债建一大批房子、道路、学校等设施,未来人口都流出了,没有人口“接盘”,政府的债务风险这颗炸弹爆炸会拖垮中国经济发展。

01:50

视频来源《新闻联播》

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未来人口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上世纪80年代前后国家和各地方把人口当成发展的负担,那时候是因为中国人口正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地方的基础设施条件(如教育资源等)跟不上人口增长的矛盾造成的。而现在中国人口已经处于下降通道,一个地方没有人口,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最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引进人才,而他们制定的人才落户政策对人才的定位标准是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人员,这个标准几乎所有中青年人都能达到这个学历标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抢人口。虽然这个政策被人们诟病是为房地产业找“接盘侠”,但是好歹大城市已经意识到人口才是发展的“硬资源”。

陕西各市人口增长率,西安人口增长明显,西安周边市均为人口负增长

作为小县城的洛南更应该有危机感,如果人口跑光了,发展只能是一个口号!我记得17年前我上大学离开洛南的时候,当时洛南还有45万户籍人口,而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洛南户籍人口只有36万多人口,且36万多户籍人口有多少人没有外出务工是本地常住人口?留不住户籍人口,户籍人口中中青年人常年在外务工,这样的条件如何能发展好洛南经济!

数据图片来源:百度

在我看来想要留住人口,首先要发展经济,多引进一些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本地人就业问题。洛南很多人都是去了“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务工,就是因为这些地方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工厂比较多。洛南也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进类似企业,让老百姓都能在“家门口”就业。其实如果洛南当地老百姓能解决本地就业,那怕薪资低一些,也不会有谁会愿意去异地他乡漂泊!把洛南人留在洛南就业,洛南人的经济活动在洛南进行,这样才能为洛南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政府部门真正把本地老百姓“当人看”,尤其是一些办事窗口和基层部门,消除老百姓办事“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问题,把改善营商环境落实到实处,不要只停留在宣传口号上。作为一个洛南人,对本地老百姓办事“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问题深有体会。虽然洛南县也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其中洛南县委书记频繁入基层调研听民声,洛南县长与县内重要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举行一次早餐会都是想实地了解百姓心声和解决企业难题。但是县上的重要领导不可能对全县所有大小事情都能无巨细的管理到,基层和办事窗口的政府人员依然还有很多“官架子大”、“脱离百姓”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百姓办事和企业办事依然困难。这样的社会环境对留住人口和吸引企业投资都是不利的。

这次国家把发展重点调整为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县城,这是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是实现全国均衡全面发展的体现,这也是进入本世纪国家发展重心的第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国家重点发展全国各个区域的重要中心城市,控制人口特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随后的发展发现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太强,人口还是大量向一线城市涌入,全国各区域重要城市协调发展政策难以实现。所以才有了第二次调整。第二次国家政策调整为重点发展一线城市及条件较好的区域,这一时期重点发展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合肥、无锡等城市为主的长三角城市群,以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等城市为主的渤海湾城市群,以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为主的珠三角城市群(现在又加上港澳地区称大湾区城市群),以成都、重庆为主的成渝城市群!而昨天《新闻联播》里公布国家将重点发展一大批区位优势好,人口条件好的县城,是第三次调整,我我估计这与这次上海疫情有关,国家为了避免把全国的鸡蛋全部放在几个重要的城市为主的城市群,要在全国遍地开花式的发展条件好的县城!

洛南能抓住这次机遇吗?作为一个洛南人,希望洛南能抓住机遇,也希望家乡洛南发展的越来越好。

01:07

△洛南县城航拍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shizx.com/cqxx/164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