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l9vh0pz/

“重庆巴南的一个村落里,竟藏着一间沱茶博物馆,构成了一部生动的重庆沱茶历史画卷……”最近,有网友在本土论坛分享了自己的参观经历,吸引了无数人   重庆沱茶历史博物馆

地点:巴南二盛镇集体村

特色:百余平方米的馆内,珍藏着各式与重庆沱茶相关的老物件、老报纸、老照片,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费用:免费开放

  一块老沱茶,价值过万元

馆内收藏了几块沱茶,有经典牛皮纸包装的,也有用作出口、以绿色油纸包装的。赖秉坤说,沱茶耐保存,历久弥新。因此,这种老沱茶可以与珍藏老酒相媲美,有的价值高达万元。

  昔日茶厂员工,满身茶香即名片

馆内还有昔日茶厂工人们的工作照,赖秉坤拜访其中一位老员工了解到背后的趣事。“要嫁就嫁茶厂人,那时候这个职业工作好、收入高。”这位老员工说,那时候的茶厂以人工作业为主,茶厂的员工身上,都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味。而这种香味就像一张名片,不用介绍,别人就知你是茶厂人。

  老式搪瓷盅,装满沱茶记忆

馆里还有个老式搪瓷盅,这是赖秉坤从自己家里拿来的。这个搪瓷盅是赖秉坤的沱茶记忆,也承载着不少“70后”“80后”对沱茶的记忆。赖秉坤小时候和爷爷住在一起,爷爷有一个很大的搪瓷盅,里面装着似乎永远泡不淡的老沱茶,“每天爷爷都会端着它到处走,盅子的内壁,积满一层黑乎乎的茶渍,我看了很是嫌弃,但它最后却成为我对爷爷最长情的思念。”赖秉坤说,小时候每逢夏天,他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抱着一碗凉白开灌下去。有一次母亲忘了,情急之下赖秉坤只好抱起爷爷的搪瓷盅开喝,“当我的舌尖触碰到茶汁时,才发现它是如此甘甜,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这个搪瓷盅,也越来越亲近爷爷了。”

  70岁的老仪器,代表先进理念

馆内还有一台上世纪50年代的茶叶水份测量仪。赖秉坤颇为感慨地说,这台设备是当时花重金从英国引进的,代表了当时茶厂求新、求精的先进理念,“我们考证了解到,当时全中国茶厂当中,重庆茶厂引进的是第一台。”

  新闻面对面

“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收获地域文化自豪感”

记者:来“沱茶博物馆”的,主要是哪个年龄段的人?

赖秉坤:最初是中年茶友居多,他们对“重庆沱茶”有很深厚的感情,甚至都能背出“重庆沱茶,冷了喝,隐隐甜”的顺口溜。现在在网络的带动下,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他们对重庆茶文化很感兴趣,并且从中收获了地域文化自豪感。

记者:博物馆未来会继续打造吗?

赖秉坤:重庆茶文化博大精深、积淀深厚,我们不会停下追寻这段文化的脚步,会继续搜集相关的老物件,并分享给大家。

记者:现在喝重庆沱茶的主要人群有哪些?

赖秉坤:重庆沱茶现在销往全国各地,尤其受广东地区人们的喜爱。在重庆,机场、酒店、景区以及大众茶馆,也能看到不同档次、品级的重庆沱茶。像重庆的交通茶馆,旺季时,一季能卖出几万杯。最欣慰的是,现在买重庆沱茶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或是为父辈们购买,或是自己喝,将其当作伴手礼或是一种城市记忆。

  知多点

  重庆沱茶

  1.始于清末,当时,重庆人效仿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将大量茶叶蒸软、揉团、晒干或烘烤以保存,当时称作坨坨茶。

  2.民国时期,重庆许多茶行开始制作坨坨茶,以南岸区一带最为兴盛。由于当时重庆以水路交通运输居多,运送茶叶的船只多停靠在水湾港内。久之,大家改称坨坨茶为“沱茶”。

  3.年,重庆茶厂成立。年的《新华日报》报道,重庆茶厂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经过工艺调整后,开始批量投产重庆沱茶。

  4.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重庆茶厂拥有了一条立体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重庆沱茶的质量,沱茶年销售量达多吨。

  5.年8月23日,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第22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重庆茶厂生产的“重庆沱茶”获得金质奖。

  都市热报-厢遇首席记者王薇见习记者柏雨欣

主编:罗再芳

校审:周圆

总值班:严一格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shizx.com/cqxw/165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