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文学评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历史分期来看,文学评奖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等。从类型生成来看,文学评奖根据级别划分,可以分为国家级文学奖、省市自治区级文学奖、地区级文学奖等;根据属性划分,可以分为政府文学奖、专业文学奖、民间文学奖等;根据文体划分,可以分为综合类文学奖、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戏剧奖等。根据语类划分,可以分为面向所有少数民族语种的骏马文学奖、面向单一语种的少数民族文学奖、面向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种的文学奖等。从体系建构来看,文学评奖既显示了越来越鲜明的特色,又面临着愈来愈大的挑战,但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

:文学评奖;历史分期;类型生成;体系建构

:任美衡(—),男,湖南衡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文学评奖研究。

年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如何打造中国当代文学的红色经典,成了文学组织部门的核心任务,文学评奖无疑也成了当时最为有效的选项之一。在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就有代表提出要设立“鲁迅文学奖”,以纪念新文化运动及“旗手”鲁迅之名义,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尽管事后由于频繁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斗争,延至年代末,中国作协才正式推出“鲁迅文学奖”。但文化管理部门从各个层面来拔擢文学精品、实现文学创作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却贯穿了当代中国的不同时期。尤其是在国内外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文学评奖也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之过程。文学评奖类型多样,层次错杂,尤其是立足于不同级别、文体、语类、特色、影响等基点,使它们在相互的延续与渗透中,不但形成了绚烂的文学景观及其走向世界的轨迹,而且还差序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评奖学。一、文学评奖的历史分期尽管在现代文学史上,人们对于文学评奖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转变,促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该如何建构社会主义文学的内在规范性。为此,作为文学制度的核心构成元素之一,文学评奖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化因子。明确地说,由政治作为核心因素所构建的社会共同体之发展轨迹,也较大地影响了文学评奖在当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走向、美学转型及阶段划分。(一)年至年,文学评奖之萌芽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体化的文化境遇中,文艺评奖主要由当时的文化主管单位——文化部来主办,奖项的设置极为有限;文学评奖也没有单独设立,而是与其他门类艺术评奖共同构成综合类的文艺评奖。实事求是地说,在文艺评奖中,文学评奖才开始萌芽,且主要是通过戏剧类或者影视类艺术评奖来体现的。例如,年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评奖,被誉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戏曲交流活动,它对参加演出的京剧、评剧、河北班子等23个剧种的82个剧目(其中有现代戏9个)进行了评比[1]41-42。这次会演还成立了由沈雁冰任主任委员,周扬、丁西林、田汉、梅兰芳、欧阳予倩、沙可夫任副主任委员,各级文化行政主管与部门有关负责人、文艺界专家及具有代表性的演员共52人组成的评奖委员会,主持评奖工作。筹委会为评奖制定了详细、严格的五项标准(见表1)[2]16-29。这次评奖中,获得荣誉奖的有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等7人。此外,还有剧本奖9项,演出奖28项,演员奖58项,奖状46张。其中,获得剧本奖包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将相和》、淮剧《王贵与李香香》和越剧《西厢记》等[2]16-29。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且涵括了文学的首次评奖活动,无论是从规格、艺术还是影响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得奖剧本。主办方认为,话剧艺术在组织和推动人民群众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更直接、更现实地反应了生活,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并发挥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这次会演中,获奖剧目数量较多,达到了37个,多幕剧《万水千山》《战斗里成长》《明朗的天》、独幕剧《黄花岭》《归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次评奖更大的影响在于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等12个兄弟国家的戏剧家、艺术家都应邀与会,表明中国剧本评奖已经开始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但意识形态性仍然极为浓厚。在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文学评奖,如年《红色娘子军》获得“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年,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办了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评奖活动,其中,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高士奇的《我们的土壤妈妈》、冯雪峰的《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等作品获得一等奖。与这些国内严肃的文学评奖相比,中国当代部分作家在国外获奖的影响力可能更大一些,如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年,胡万春的《骨肉》获得国际文艺竞赛奖。这些获奖将“年轻”的中国当代文学推向了社会主义阵营,并赢得了国际声誉。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文学评奖还包孕在综合性文艺评奖中,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目的,等级高,影响大,专业性相对比较强。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于文艺评奖(当然包括了文学评奖)或者撇开了政治斗争比较敏感的区域,或者直接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或者作为红色经典/样板而被广泛推崇等,因此才得以顺利举办。但评奖类型少,如民间的、社会的以及个体化独立设置的文学评奖,在高度一元化的政治背景下几乎没有,即使以《剧本》杂志等为主体所进行的文艺评奖,也很难有自己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二)年至年,文学评奖之发展期新时期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型,文学奖评选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新时期是文学评奖的觉醒与回归,主要是指文学评奖对意识形态功能的归位与寻找。这个时期的文学评奖奖项主要有中国作家协会所设立的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骏马奖)等,文化部主办的现代题材戏曲、话剧、歌剧观摩演出奖(剧本)与首届全国农村业余戏剧创作奖等,总政治部主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以及各个省级地方政府文学管理部门主办的文学评奖等。这些文学评奖虽然区分了不同的类别、等级与属性,但无论是其指导思想与评奖标准,还是程序与纪律方面,都难以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与色彩,奖项设置成为当时文化政策实施的具体表现。九十年代以来,文学评奖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即民间的、专业的和社会的文学奖同时出现。在当时开放的文化政策鼓励下,部分个性化的文学评奖陆续出现,如由香港著名人士庄重文先生倡议出资、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用来奖励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年青作家和优秀的青年文学刊物的庄重文文学奖,年的“大家·红河文学奖”,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奖,年的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春天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的文学评奖从数量上来讲,大约达到了多项,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模式为主。但在社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其影响力在不断的衰减,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不但大刀阔斧地改变了文学的创作与阅读方式,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文学走上开放化、社会化、信息化的道路,文学评奖也藉此进入了相对自由的时代。(三)新世纪以来,文学评奖之繁荣期互联网的普及对文学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与文学息息相关的文学评奖又岂能置身事外。传统的文学评奖方式虽然还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网络作者的海量涌现、网络平台的公开透明、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网络公众的强势参与等,也倒逼着文学评奖不得不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从而相应地促生了许多新兴的文学奖项,释放了文学评奖的生产力。首先,地方文学奖项数量大增。例如,天津梁斌文学奖、重庆文学奖、黑龙江萧红文学奖、浙江郁达夫文学奖、江苏施耐庵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等联翩出现,甚至许多县区、乡镇及文化团体等也设置了各自的文学文化奖,形成了“繁花似锦、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次,网络文学评奖活动频频出现。为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文学网站等单位与部门不断推出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文学评奖,如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互联网协会(原北京网络媒体协会)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文化季”(承办单位包括千龙、新浪、搜狐、网易、凤凰、Tom、和讯、西陆等门户网站,人人、开心、西祠胡同等社区网站,以优酷为代表的专业视频网站,以百度、中搜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网站,以及起点中文、红袖添香、榕树下、晋江文学城、幻剑书盟等专业文学网站),这次评奖就专门设置了网络长篇小说和网络短篇小说大赛。此外,人人文学网年度网络文学奖,“紫香槐杯”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奖,以及由网易、齐鲁晚报、山东文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奖,由深圳市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承办的“深圳原创网络文学拉力赛”,由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协《文艺报》社、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师范大学合作主办的中国首个类型文学奖项——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等,纷纷设立。最后,文学评奖在不断开放中追求特色化。这种开放,既指当代作家积极参与国外文学评奖,又指国内文学评奖积极面向海内外优秀的作家作品。前者如贾平凹获得法国的“菲米娜文学奖”,迟子建获得澳大利亚的“悬念句子奖”,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后者如由《南方都市报》创办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这个时期还有许多杂志、协会、社团等纷纷设置富有个性与特色的文学奖项,如大家文学奖、上海文学奖、青海湖文学奖,以及由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等单位设置的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由中国微型小说协会主办、《金山》杂志社承办的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由全国公安文联文学委员会与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主办、北京三兄弟影视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全国推理小说奖”。另外,还有不少年度文学排行榜等以“次”文学奖项的形式出现。第三个时期是文学评奖的爆发时期,传统的文学评奖在坚持中有改变,新兴的文学评奖在面对当代文学时又有着走向世界的壮志与雄心,可谓文学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来临。当代中国文学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从而形成了姹紫嫣红的良好局面。二、文学评奖的类型生成在长期的文学评奖过程中,各种评奖由于主办单位、评奖宗旨、指导思想、判断标准、社会效应等各方面虽然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但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交叉,并呈现出类型化状态、差序化格局与总体化倾向,以合力的方式推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一)以级别为据1.国家级文学奖。这类文学奖主要是指由国家文学组织部门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国务院部委办如新闻出版署、文化部、民政部等单位主办的文学评奖。这类文学评奖不但高度集中了国家最优质的行政资源、知识资源、宣传资源及媒体资源,具有广泛的效应和至高的权威,并在长期实践中成为了经典品牌,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著名的“中国作协”四大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骏马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以及中国图书奖,等等。这类文学评奖普遍面向全国,竞争极为激烈,但由于侧重点不同,最终的评奖结果总会与预期发生较大差异,但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某个时期、某个方面的成就。2.省市自治区级文学奖。它们主要是指大陆34个行政区域(或者相同级别的文学机构)根据文学发展状况而设置的文学奖。它们不但有益于促进本地文学发展,而且强化了本土文学在整个当代文学格局中的话语权。从评奖的规则、宗旨和效果来看,这类文学奖既与国家级文学奖有高度相似性,但在评审实践方面又更侧重作品的地方特色、地方意义和地方价值,因而展示了中国地域文学的多样性。据不完全统计,34个行政区域(包括港澳台)都设有代表本地区最高成就的文学评奖。在大陆地区,该类文学奖的主办单位虽然是作协或文联系统,但却代表了政府或者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诉求,如“双年文学奖”(海南)、梁斌文学奖(天津)、毛泽东文学奖(湖南省)、乌江文学奖(贵州)、铜鼓奖(广西)、鲁迅文艺奖(广东)等。3.地区级文学奖。它们主要是指各个地区或者基层设立的文学奖。它们在全国不断兴起,既相对活跃又极不均衡,这主要基于该地区文学氛围是否浓厚、历史是否悠久、成就是否突出等因素。例如,广东在地区级文联、作协系统除了对应于国家级文学奖而设置的奖项之外,各地区还通过各种途径设置了荷花文学奖、汕头文艺奖、孙中山文化艺术奖、花地文学奖等。此类级别的文学奖项尽管数量庞大且鱼龙混杂,但由于其奖项的开放性、高起点及其组织到位,仍然在连续的评奖过程中不断建构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助推大批作家与作品走向全国。总体而言,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其实,在若干公认的文学奖之外,其它各级各类文学奖之间的边界与壁垒正在被慢慢打破,如许多基层的文学奖也将评奖对象拓向全国,从而不断地提升其档次与影响力。某些文学奖由于其操作等各种因素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从而慢慢地“沦落”。但是,不同层级的沟通、交流与相互促进使文学评奖在层级的流转中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二)以属性为据根据属性划分,文学评奖可分为政府文学奖、专业文学奖、民间文学奖等。由于主办单位不同,文学评奖在程序和公信力等方面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别和特征。检视文学评奖的主办单位可谓形形色色,如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各类杂志社等,这些都使文学评奖烙上了鲜明的印记。1.政府文学奖。这类文学评奖主要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或政府机关如文化局、教育局等主管或者具体承办,因此,其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相应地,它们普遍担当着贯彻国家的文化政策与意识形态之使命,这样一来,从评委会决议到获奖作品公示,以及对获奖作品的宣传与倡导等,都是有着充分保证的。按照传统习惯,这类文学奖项由于立足于弘扬主旋律,因此,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它们就具有了天然的资源加持。相应地,获奖者也会在政治待遇、经济利益以及文化身份等方面具有优势,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权威性”,“五个一”工程奖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最高文学艺术奖”等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评选中,孙犁的《耕堂文录十种》、李佩甫的《生命册》、牛汉的《牛汉诗文集》、秦文君的《王子的长夜》、“曹文轩纯美绘本”(6册)、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20册)等文学作品获奖。之后,这些作家作品就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及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与推介,并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效应。2.专业文学奖。这类文学评奖主要强化其专业性质,始终强调从文学本身出发,戮力排除文学之外的因素,殚精竭虑地建构文学奖的历史性与美学性。它们普遍由非政府机构进行设置和主办,并得到了许多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评委会也基本上是由知名文学家、批评家、编辑家等所构成,如中国作协“四大奖”等就是典型案例。另外,全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中国科幻文学奖、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奖、田汉戏剧文学奖等也具有相当专业性。这些奖项普遍由专业文学协会与其他单位合作而共同设立,政府部门相对干预较少,主办者有相当的自由度与决策权。如《南方都市报》所设置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迄今已逾二十余届,推出了大批彪炳史册的作家与作品,如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曾获得了该奖的“年度贡献奖”。3.民间文学奖。这类文学奖项主要是由非政府、非专家组织评选的,也可谓读者奖,它们与网络文学的兴起及推动具有极大的关联。许多网络文学奖不再设立精英化的评委会,而是由读者投票,或者以“点击率”来决出作品的等级,如“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腾讯书院文学奖、年度网络小说大赛、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首届天利达杯网络金融文学奖、“紫香槐杯”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奖、首届盛京网络文学奖等。它们更注重读者的参与度,强调零距离、面对面。获奖者、评审委员及工作人员都是由网友担任的,最大程度地表现了“民间”的性质,即“读、写、评”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文学的底色与基调。实事求是地说,某些传统的文学评奖也充分地利用了民间的力量。当然,无论是政府文学奖,还是专业文学奖,抑或是民间文学奖,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不断融汇的。政府文学奖不仅集中了各领域的杰出人士,而且还极为重视广大群众之参与;专业文学奖既发挥了民间文学奖的优势,也依托政府文学奖的资源,比如中国作协的“四大奖”,就被誉为是半官方半专业的文学奖项;民间文学奖也广泛地、立体地发挥了专家的作用。(三)以文体为据根据文体划分,文学评奖可以分为综合类文学奖、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戏剧奖等。由于设奖意图不同,文学评奖也显示出了不同的视域和传统。1.综合类文学奖。该类文学奖侧重于对一个作家终身成就之评估,如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就设置了年度杰出作家奖。由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chongqingshizx.com/cqlt/14059.html
------分隔线----------------------------